
同日,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副教授陈波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各地政府为应对疫情直接投放的财政支出已经超过400亿元,大量企业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对第一和第二季度经济增速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当前的信贷政策是为了补贴企业因为疫情付出的成本和损失,主要是解决流动资金问题。”
陈波认为,当前的疫情对中长期投资影响不大,影响最大的是中小企业就业和流动资金困难。“通过放松最近一段时间的监管要求,使得中小企业相对更容易获得流动资金贷款支持,这一措施在短期之内有一定效果,但中长期来看取决于疫情是否能在一季度控制,二季度消解。”
个人养老金将成中长期资金主要来源
在15日的发布会上,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表示,A股市场经受住了疫情冲击的严峻考验,目前市场已经基本回归常态化运行。
据悉,疫情期间证监会在开市时间、风险防范、企业融资、监管通道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做特殊统筹安排,并且及时启动监管“绿色通道”,优先支持疫情严重地区和抗击疫情相关企业融资。
阎庆民表示,“疫情带来的影响是短期的。”证监会将继续加快深化改革开放,积极拓展中长期资金来源,进一步提升权益类基金占比,扩大公募基金投顾业务试点,鼓励和支持社保、保险、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推动个人养老金税收递延账户投资公募基金政策落地。
中国相互保险与互助保障论坛秘书长闫安16日向时代财经表示,“在规范和协调发展前提下,实现个人养老金账户唯一性原则,实现以个人养老金等为代表的长期资金入市,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长期繁荣,是值得期待的。”
人社部数据显示,2018年末,我国个人养老金总额已达22.04万亿,是社保基本养老金与职业年金(含企业年金)之和7.69万亿的2.87倍,表明个人养老金市场将成为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的最主要来源。
在闫安看来,实现个人养老金积累期净值化管理是走出中长期资金入市存在“堰塞湖”的症结所在,也是发展的必由之路。不过,他也坦言,“中国养老金的体系结构还不够平衡,公共养老金在现阶段还占绝对主导地位,所占比重过高,而市场化的职业和个人养老金发展还很不充分。”
随着市场资金量的扩大,公募基金也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闫安认为,“公募基金作为基金投顾和基金产品的提供方,如何避免和防范利益冲突,保护投资者利益,这是首要问题。现有的公募基金FOF仅仅是个基金公司的资管‘产品’,没有完全发挥出全市场基金选择、独立第三方投顾服务的专业优势。”
闫安表示,扩大公募基金投顾业务试点,有利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公募基金的核心优势在于投资管理能力,在投顾业务机构构成上,需要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协同治理’,而非分业监管下的‘各扫门前雪’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