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普遍认为,受疫情冲击,调整是必然,而疫情对A股市场的冲击程度究竟有多大?
摩根大通策略分析师在一份研报中表示,尽管在疫情改善前,股票可能会继续下跌,但以史为鉴,此类重大疫情仅导致股市平均下跌约4.7%,“过去股市由于类似担忧跌幅越大,之后的反弹幅度也就越大。”
记者通过数据统计发现,在2003年非典疫情对经济冲击最大的二季度前后,沪指从4月至11月区间下跌19.3%,而自11月疫情基本解除到2004年4月,回弹幅度高达34.79%,创出期内小高峰。
“大盘会跌多少?”成为投资者普遍关心的话题。对此,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告诉记者,从周边股市表现来看,香港股市、台湾股市、新加坡股市以及美国股市,都受到疫情影响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落,从恒生指数的跌幅来看,已经开始企稳回升,恒指累计下跌了10%,这可以为大家判断节后A股开盘之后的跌幅提供一个参考。与此同时,大盘如果跌10%的话,个股的分化会比较大,一些权重股、白马股的跌幅可能小于10%,但是一些绩差股和题材股可能跌幅会远大于10%。
中信证券预计,短期调整的压力来源于交易型外资、前期涨幅较大个股的浮盈盘卖出以及散户对前期收益丰厚的公募基金赎回。
具体到行业上,将出现哪些分化?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受疫情影响,餐饮、旅游、电影、交运、教育培训等行业冲击最大,医药医疗、在线游戏等行业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