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审的速度感觉确实加快了,目前也正在更快的准备上会材料。”上海一家券商投行人士表示,“今年还剩下不到一个季度,我们要争取项目都抢在年底之前满足上初审或发审会的条件。”
“有的发行人也在这个时间点希望趁着上会企业数量多尽快推动上会,加速自身的上市效率。”该投行人士表示,“但从监管的反馈来看,发审效率的加快并不意味着审核尺度的放松,审核标准也并没有出现变化。”
在业内人士看来,IPO发审的再提速一方面与针对堰塞湖重新堆积的治理诉求有关,另一方面则有可能是对创业板等存量市场实施注册制改革的铺垫。
“科创板改革完成后,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市场等存量市场也将陆续进入注册制改革窗口期,首先迎来改革的就是创业板。”北京一位接近监管层的投行人士表示,“当下IPO发审的提速不排除与存量市场的改革预期有关。”
事实上,围绕深交所创业板的改革信号也在不断强化。今年9月份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提出:“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研究完善创业板发行上市、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制度,创造条件推动注册制改革。”
10月9日,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深圳调研时指出,全力推进深圳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尽快取得阶段性成效,切实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而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则表示,希望加快完善创业板发行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制度,推动注册制改革。
在前述投行人士看来,当前加速IPO发审效率,其意义之一在于提前做好注册制改革“新老划断”的准备。
“如果存量市场改革,必然要涉及到上市申报、受理及审核流程和模式的变化,与之对应的是发行人的资格、条件、申报时点也会出现相应的调整。”前述接近监管层的投行人士指出,“从法不溯及既往的方向来看,包括创业板在内的存量改革模式,大概率将遵循新老划断的原则,即在实施改革后的某一时间节点后申报的新发行人按照新的IPO规则进行申报审核,而之前已申报的企业则不受影响,为了配合新的改革,加速这一类企业的审核和上会仍然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