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经济学副教授党印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允许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公募产品进入股市,这增加了居民理财产品的投资渠道,有利于盘活存量资金,提振股市信心,并带动其他资金进入股市。
刘哲表示,银行理财资金入市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预计短期规模有限,但是长期来看,按照23万亿元非保本理财产品规模计算,预计市场格局成熟之后,银行理财子公司作为机构投资者入市,有望为A股带来万亿元资金。
中信建投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杨荣认为,目前非保本银行理财产品最新规模统计为23万亿元,配置权益的部分只有9%左右,而且包括一级和二级市场,预计未来二级权益市场的配置占比可能回升到10%左右,也就是还会有2万亿元至3万亿元的理财资金流入股票市场。
黄志龙表示,新规将增强股市上涨的信心,短期内入市资金的规模不会很大,因为公募理财产品需要经历较长的产品设计、募集期,由于当前股市上涨的前景并没有明确,这类公募产品的投资者仍可能会观望一段时间。从长期来看,将改善资金供应规模,对于市场预期是实实在在的利好。
刘辰涵也认为,银行理财子公司目前仍处在初建阶段,其股票权益类的投研体系、人才配备、梯队建设都尚未完善,理财子公司在初期可能不会大规模发行偏股票类的产品。
“目前,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及其资金规模并不会大量增加,这决定了如果理财子公司的产品吸引了投资资金后,可能伴随的是基金系产品的赎回,总的进入股市的增量资金并不会额外增多。”刘辰涵表示,长期来看,银行理财内部偏大类资产配置的理财产品可能会形成一部分股市增量资金。
“银行理财子公司作为机构投资者入市,有利于优化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结构,推动中长期价值投资理念的形成,提升资本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刘哲指出,随着国内资管机构越来越成熟,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整体资产管理能力,改善市场投资环境,引导市场逐步走向更加理性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