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时间拨回到三年前,2015年10月至今,共有150余家公司在IPO审核中遭否。即使被否,考虑到IPO本身对企业有着较高的财务要求和审核门槛,这150余家公司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公司“瑕不掩瑜”,稍作调整后可重新被资本市场接纳。
这一情况也得到了证监会新闻发言人的认可,其表示,考虑到IPO被否原因多种多样,在对被否原因进行整改后,不乏公司治理规范、盈利能力良好的企业,其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的呼声非常强烈。
对此,有投行人士表示,IPO被否肯定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问题比较严重,例如关联交易庞大、毛利率明显异于同行、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等,可有些问题并不会对企业长期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或许是一时一地的问题,解决后仍满足IPO各项要求,这种通过重组上市进入资本市场也有利于向中小投资者分享成长收益。
上述150余家IPO被否公司中,有多少可以“去掉缺点”以重组上市的方式进入资本市场?该投行人士表示,这需要视各家公司的实际情况而定,但肯定有些公司会打这个算盘。其也强调,重组上市的审核标准等同IPO,如果拿IPO被否时一样的资质再闯重组上市,肯定行不通。
从更大范围来看,IPO被否企业筹划重组上市间隔大幅缩短这一政策,仅是近期监管层发布的一系列并购重组“新政”的一部分,针对小额并购交易推出快速审核通道,放松配套募资用途的管制,以及交易对方涉及200人公司经合规性核查后可参与并购重组等一揽子新政,将为小市值公司转型发展、产业升级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