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荀玉根团队表示,目前市场有三大担忧、三个谜局:贸易摩擦和地产链回落使得基本面变差,金融监管使得利率上行及风险偏好下降,风格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些疑惑4月将逐渐明朗,我们的看法是,第一基本面:新时代经济平、盈利上,预计全部A股17年、18Q1净利同比为17.5%、13%-15%。第二金融监管:“中医调理”式降杠杆,流动性望平稳,加大股权融资使得大类资产配置偏向股市。第三风格:筹码仍在再平衡中,业绩为王,两边聚焦龙头。
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不管是成长股还是价值白马股,业绩依旧是驱动股价上行的根本原因。尽管短期成长题材股受到资金持续追捧并导致市场风格偏好强于大盘蓝筹,但后市能否进一步走强还会在业绩上见真章,唯有业绩增速确定性高而估值又不贵的真成长品种才能真正脱颖而出,4月份将是市场风格更加均衡的一个月份。
值得一提的是离A股即将正式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仅剩两个月,千亿元增量资金已在A股门外候场,这也有利于蓝筹表现。2017年6月,MSCI宣布2018年正式将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而从2017年5月份至今,MSCI已累计四次调整中国A股指数名单,原定的A股222只股票变成了236只大盘A股。
分析认为,随着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时点的临近,盈利能力强、流动性高的大盘股有望再度获青睐,且经过前几轮的反复调整,上证50及沪深300为代表的蓝筹权重PE基本达到去年同期水平。
关注两大主线
在操作策略上。广证恒生指出,从国内政策导向的方面来看,4月份金融防风险去杠杆政策密集落地,市场流动性或面临一定风险,但政策面松紧兼济,大力培育新经济、新动能已成为中央经济工作的重心。4月份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年报、季报披露情况,同时跟踪关注MSCI资金布局情况。
天风证券表示,3月底到4月初成长风格将迎来第一次大考。原因在于:一方面2017年报第一次集中披露期在3月底-4月初。而按以往情况,业绩增速较低或不达预期的公司都倾向于在临近截止点发布公告,统计了17年一季报,最后三天(4月28-30日)公布业绩的公司整体增速18.6%,而此前公布业绩的公司整体增速达30.5%。因此,目前反弹的时间窗仍在。
中原证券表示,就目前情况而言,市场热点炒作成份更多,创业板的高估值将限制板块的中期稳定表现。随着二季度需求端改善,大宗商品价格有望在二季度迎来企稳;债市重归震荡格局;随着二季度生产恢复、消费复苏,经济运行仍将会再度回到消费升级等主线逻辑上来。尤其是推荐紧跟消费升级主线,边际上适当增加创业蓝筹,以分散主线回归不及预期的风险。仍然长线推荐关注业绩稳健的消费和医药股,中线关注金融和二线蓝筹板块,短线关注创业蓝筹、小金属、区域建设和国企改革等概念。
平安证券指出,预计经济转型能否有亮点将成为市场的核心关注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可能会产生更多的投资机会。
国寿安保基金认为,今年风格扩散的行情已经可以肯定,成长股依然是短期阻力最小的板块,但事件多发、波动频繁是常态,4月仍需跟踪中美贸易摩擦和国内监管政策。行业方面继续推荐自主创新、发展新动能主线的电子、国防军工、计算机、医药,关注两会后政策利好落地的相关板块。主题方面,积极把握受益于政策的集成电路、独角兽等概念,同时4月份雄安、海南、粤港澳等区域主题也迎来时间窗口。
基于上述分析,在综合其他市场人士观点,本报记者特选出滞涨超跌与生物医药两主线进行分析,以供投资者参考。
主线一:滞涨超跌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