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对这一问题,央行行长周小川在3月9日召开的记者会上表示,随着经济复苏,很多重要国家的货币政策慢慢退出宽松,这也意味着过去全球范围内的数量扩张和低利率可能逐渐将告一阶段。中国也是整个世界经济的一部分,这方面的影响大家应该可以预估到。
央行副行长易纲称,去年CPI是1.6%,PPI为6.3%,GDP平减指数大概是CPI和PPI的加权平均,实际利率是稳定的。“至于美联储将加息的问题,我们看中国的货币政策主要是依据国内经济和金融形势,我们要进行综合考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2017年内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三次抬升,分别为:1月24日MLF利率抬升10BP,此后各期限逆回购利率跟进;3月16日各期限逆回购及MLF利率均上行10BP;12月14日各期限逆回购及MLF利率抬升5BP。
同时,2017年美联储三次上调利率分别为:3月16日加息25个基点;6月15日加息25个基点;12月14日加息25个基点。可见,中国央行在3月、12月均有跟进提升政策利率,幅度分别为10BP、5BP,不过6月并未跟随上调利率。
“6月份美联储加息后没动,是考虑了当时债市波动的因素。现在宏观条件具备,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上行一些可缩小其与市场利率之间的利差,修复市场扭曲,减少不公平套利。”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在12月抬升利率后如是表示。
明明认为,下周央行还是会跟随美联储抬升公开市场利率,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全球经济同步性在加强,当前美国经济数据较好,美联储加息是大概率事件。另外中国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也比较好,且通胀较高。“从基本面来说,应该适当上调政策利率。”
前述农商行交易员也认为,下周央行会跟随美联储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5-10BP都有可能。“其实加不加实际影响不大,金融市场利率与政策利率关系不大,资金利率主要根据供求关系来决定,目前资金利率与央行操作利率本身存在利率差,即便上调更多是随行就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比较同期限利率发现,目前一年期MLF与SHIBOR利差为149个百分点,高于2017年的两次利率抬升时点;7天逆回购与SHIBOR利差为37个百分点,高于2017年3月抬升时点。
不过鲁政委认为,是否跟随美联储上调利率还要相机抉择,主要取决于杠杆率是否还在上升。“如果杠杆率不上升就不调了,如果杠杆率仍在上升那还有可能上调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