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也表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释放经济转型升级的巨大潜力,最终的成果需要体现在实体经济的发展上。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需要以实体经济为依托。当前,在“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围绕创造实体经济良好体制环境破题发力。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认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创新是核心。政府要加强基础性创新,落实这个战略,才能建设创新型国家。此外,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全面开放。我国在普通商品、制造业领域已经开放,但在服务领域开放力度还不够,应加快建设自贸港、自贸区,积极推动服务领域形成全新开放格局。
不论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都离不开改革的推动。业内人士预计,今年多项改革的深化力度将超预期。
“现在的改革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怎么理解?”刘尚希说,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要素的市场化,二是治理的现代化。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到了升级版,这个升级版应当在上述两方面上下功夫。
在他看来,要素的市场化改革和政府治理的现代化紧密相连,这相当于“两只手”的作用。要素的市场化改革就是要更充分地发挥市场这只手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而政府治理的现代化是要更好地发挥政府这只手的作用,这“两只手”形成一种合力,来推动整个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整个中国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祝宝良认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应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另外,祝宝良表示,应进一步完善国企国资改革,围绕管资本为主加快转变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在电力、电信、民航、军工、石化等领域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预计,今年国企改革在继续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的同时,将完善国企国资改革方案,围绕管资本为主,加快转变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中央和地方将在更大程度和更广范围内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行员工持股、撬动社会资本等方式实现混改目标,大量标杆性改革案例将会涌现,为后续改革提供可复制经验。国企资产证券化也有望在今年掀起新高潮。
此外,黄剑辉认为,今年金融监管改革将全面展开。今后三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三大攻坚战的首要任务,预计金融监管改革将更加强调去杠杆和防风险。机构设置方面,新成立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将发挥更大的统筹协调作用,着力减少监管空白和盲区,减少套利行为发生。制度建设方面,将出台相关金融法律制度的实施细则,细化法律条款,完善金融业务持牌经营管理,推动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补足金融监管短板。机构准入方面,将放松金融业准入,加快民营银行设立步伐,积极推进金融机构股权多元化,鼓励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员工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