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站内文章:
软件用户服务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股民天地 >> 大盘分析 >> 投资理财 >> 正文
2017年入伏时间公布_入伏时间注意事项
作者:jincvip 更新时间:2017-7-13 16:04:11 点击数:
分享到:

伏天吃面条的民俗早在三国时期已有,《魏式春秋》上云:“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那么又为什么大热天本来就酷热难耐,还吃让人淌汗的热汤面呢?南朝时有书论述是:“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因古时人们认为农历五月是恶月,到了六月就应该恶,而“以热制热”法一向是中医养生专家提倡的夏暑养生良方。另外二伏时正值夏收刚结束小麦丰收之际,人们素有“尝鲜儿”的习惯,用新小麦做成汤面吃上两碗,淋漓地出一身大汗,既尝鲜又驱瘟疫邪气,这就是二伏时吃面的原因吧。

三伏

三伏天时节还要吃烙饼摊鸡蛋。

每年的三伏,都在立秋以后,气候已比中伏凉了一些,主妇们完全可站在炉前为家人烙饼了。

饼在古时是谷物、面粉制成的食品统称。至唐宋代后,饼才开始成为以面粉制成的圆形面食,出现了多种配料带馅的饼、千层饼、酥油饼、家常饼及薄饼等。

在三伏天时多爱烙脂油饼、大荷叶饼,再煮锅绿豆粥,摊上几个鸡蛋,买点酱猪头肉,拌个蒜茄泥,拌个凉粉或拨鱼,一家合而食之,是伏天里不错的清爽美味。

三伏天的食俗,虽没大鱼大肉,有些清淡素口,但那却是因时宜人的节令食品,很值得传承下去!

入伏养生原则

1、夏季体质调养

不同体质人群在“三伏天”的表现和症状都不同。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阴虚质等人群尤为难受,通过饮食、起居调理不能改善不适症状,需要去专科中医医院进行夏季的体质调理。和冬季养生调理不同,尤其注重以下三个原则:

原则一:益气生津性质要平和、微凉,切忌滋腻、温热之品。这是因为夏天气候炎热,汗出过多,而耗气伤津,对于老人、体质虚弱之人尤应如此。原则二:健脾和胃,一是暑湿之气盛,而湿邪困脾,易阻碍脾胃之阳气;二是夏季人们吃寒凉食品多,而寒凉伤胃;三是夏天喝水多,冲淡了胃液,降低了胃液的杀菌力,致使致病微生物容易滋生。

原则三:冬病夏治,俗话说“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冬病夏治由来已久。三伏天是自然界阳气最足之时,借助这个外力,通过阳性的药物贴敷在人体的相应穴位上,此时人体毛孔张开,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从而将人体的寒湿祛除,以达到治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方法很多,除了常见的三伏贴,还有三伏天针灸,三伏天拔火罐、穴位注射、隔姜灸、艾灸等等。医生根据病人的病症和体质的不同,在这些方法中选择一两种使用。“冬病夏治”治疗疾病涉及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小儿感冒等,以及一些虚寒性的疾病,如胃痛、关节炎、肾虚腰痛等。

2、起居调养

避暑是总的原则,夏季作息,宜晚些入睡,早些起床。安排劳动或体育锻炼时,要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并注意加强防护。午饭后,需安排午睡。一则避炎热之势,二则可恢复疲劳。酷热盛夏,每天洗一次温水澡是一项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

夏日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不宜夜晚露宿。有空调的房间,也不宜室内外温差过大。夏日天热多汗,衣衫要勤洗勤换,久穿湿衣或穿刚晒过的衣服都会使人得病。

3、运动调养

夏天运动锻炼,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公园、河湖水边,庭院空气新鲜处。锻炼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气功、广播操为好,有条件最好能到高山森林、海滨 地区去疗养。

夏天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盐开水或绿豆盐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不要立即用冷水冲头、沐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等多种疾病。

4、防治“疰夏”

疰(zhù)夏主要表现为胸闷、胃纳欠佳、四肢无力、精神萎靡、大使稀薄、微热嗜睡、出汗多、日渐消瘦。

预防疰夏,在夏令之前,可服补肺健脾益气之品,并少吃油腻厚味, 减轻脾胃负担。进入夏季,宜服芳香化浊,清解湿热之方,如鲜霍香叶、佩兰叶、滑石、炒麦芽、甘草等,水煎代茶饮。

5、饮食调养

北京证券网
    
今日要闻
栏目48小时热点
全站48小时热点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免责条款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用户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mbl516@163.com 鄂ICP备12014895号-3 鄂公网安备42282209000026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