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投资顾问周明分析,次新股多属于新兴产业,因此在经济转型期间获得了更高的成长性,而次新股的年报业绩相对较好,对担心经济增长证伪的防守型投资者而言无疑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投资者在参与年报披露期间的次新股行情时,可从三方面着手:首选上市定价偏低、此前未被市场充分炒作、年报和今年一季报业绩增幅均较高的次新股;其次可选择上市后遭遇较大幅度破发,但基本面没有问题且有机构投资者持续买入的次新股,这类次新股在大盘震荡期间往往具备更强的避险能力;第三,新上市的次新股由于股本小、成长性好以及每股净资产比较高,往往有股本扩张的要求,高送转比例非常高,具体来看,股本在4亿股以内、股价高于30元、每股资本公积和每股未分配利润均超过1元的次新股,则最有可能推出高送转。不过目前年报发布已经步入最后一个月,市场对高转送题材的炒作有些审美疲劳,投资者可以将目光聚焦于相关高转送次新股年报发布后迎来的抢权期。
南京证券投资顾问姜文礴也认为,对多方资金来说,次新股没有太多历史遗留问题,上档压力较小,在技术层面上也相对容易把握;同时次新股多有“故事”可讲,要么存在高成长预期,要么有高送转潜力;加上由于市场整体低迷,2017年上市次新股的发行市盈率偏低,估值相对合理,历史经验表明,该类股票在行情好转时出现超额收益的概率较高。不过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次新股业绩优势过于突出,如无意外,优质次新股在年报正式发布之前,就会遭到市场的热炒。因此,次新股的机会主要集中在年报披露前,如无高送转等后续利好的支撑,次新股年报“见光死”的可能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