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音:
说到底是办学资金出现不足
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卢晓东认为,高校应当建立学费与物价指数相互关联的调整机制。他说,如果建立起适当的机制,高校学费每年都应当有所变动。
在卢晓东看来,目前没有相应的调价机制,所以高校学费隔几年就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调整。
“因为之前的学费标准一直都没有提高,也给学校教学带来一个比较大的困扰,说到底是办学资金出现不足。”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管理研究所所长吴宏超认为,此次上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农村家庭:
没上涨压力就已经很大了
家住重庆农村的雷晶是当年县里的高考第一名,他说,当地的农村孩子,用助学贷款或生源地贷款上学的情况还很多,“一下子拿出几千元对于有的农村家庭来说比较难,学费上涨,很可能涨出了农村孩子一个月到三个月的生活费,压力还是蛮大的。”这样,一部分孩子在择校时就必须得考虑学校所在地区的消费水平、学费的价格等。
“对农村家庭来说,学费没上涨压力就很大了,所以高校要完善奖、助、贷学金的制度,尽量不要让一些学生因为学费高昂,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指出。
采取措施保障中低收入家庭学生就学
高校学费上涨,中低收入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学生入学、就学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近些日子,不断有媒体报道称,家庭经济条件已经严重约束了高考学生对高校的选择,实际上已经成为高考成绩之外的第二个入学筛选条件。这种现象如果发展下去,必将使高考制度设计所追求的机会公平在实际操作中失去平衡。
光明网评论员文章认为,关注和解决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中低收入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学生顺利就读大学的问题,就不仅仅是一个高考录取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而是涉及到社会公平和公正的问题。
当然,此次上调大学学费标准,对于一些地区来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对高校而言,此次不同程度地上调学费标准不失为一个审慎的决定。但是,在提高学费标准的同时,也必须看到最近一些年人均收入的增加,并不能说明每个阶层及其个体家庭的收入状况。人均收入增加的统计数据,也不能用来作为弱化保障中低收入家庭和贫困家庭学生入学措施的根据。相反,那些上调学费标准的地区和高校,必须在出台上调学费标准的同时,强化保障中低收入家庭和贫困家庭学生入学措施。
据报道,为了不增加贫困生的负担,广东省在发出调整高校学费文件的同时,在《关于调整公办普通高校学费的通知》中规定,各高校每年确保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5%的经费专项用于学生资助。江西省发改委也表示说,“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将会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体系”。而已经召开听证会、还未确定高校学费调整时间的海南和内蒙古,也出台了保障贫困生顺利上学的政策。这些措施的效果如何,还待实践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