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站内文章:
软件用户服务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股民天地 >> 大盘分析 >> 大盘分析 >> 正文
万科宝能究竟在争什么?万宝之争”将改变监管取向?
作者:jincvip 更新时间:2016-7-11 17:26:01 点击数:
分享到:

2015122810200815c88_550.jpg

新华社指出,对于宝能买入万科股票的这种行为,业内普遍认为只要市场行为合法合规即是中性的,但是购股资金背后的合法合规性、杠杆风险等问题,则难以绕开监管。国泰君安预计,监管层将以此案为借鉴,优化理财业务监管。

在对万科股权进行收购直至成为第一大股东的过程中,宝能系通过技术操作多途径募集收购资金,其中的杠杆风险不容忽视。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认为,金融活动需要行为主体、买方投资者及政府三方监督。“特别是权威的第三方,即以合法强制力为后盾,在法律法规范围内该过问就过问。”

理财资金用于恶意收购?

新华社援引多位业内专家认为指出,万科股权争夺中存在资金来源的监管问题。

早在几个月前,监管部门成立联合调查组对宝能资金进行了摸底。从银证保各自领域来看,调查组没有发现宝能资金的合规性问题。

国泰君安邱冠华团队指出,在成熟资本市场中,恶意收购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这毕竟是一门高风险的生意,得有合适的资金,即适当风险承受能力。国泰君安表示,显然,收购方通过横跨监管部门的多环通道设计,实现了理财资金合规地为收购提供融资。

理财资金大多是低风险偏好的,而用于恶意收购,这给市场带来了一定的争议。虽然高净值客户理财资金是可以用于较高风险投资,但现有信息披露机制无法核实这一点。因此,我们预计,以此次万宝之争为契机,银行理财业务监管取向可能生变,趋于更严。

2015年12月万宝之争刚刚发端时,财新、21世纪等媒体曾披露,某银行理财资金借助多环通道,以股权、债权等方式向钜盛华提供融资,金额达到200亿元。而后该行回应称,确实有理财资金通过券商资管计划,作为优先方,为钜盛华收购非上市股权提供融资,但并非是为二级市场收购,且所有业务均合规合法。此后,钜盛华还通过发债、股权质押贷款等方式,多方筹措资金,金额较大。

国泰君安指出,万宝之争给银行理财业务带来的争议点在于:

(1)高风险业务却是合规的:股权收购是一种风险相对较高的业务,即使是流动性良好的二级市场股票,仍然会有一定风险,因此理财资金,仅宜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少量参与。但在“资产荒”的背景下,银行理财资金参与资本市场业务的程度还在加深,并且以万宝之争为代表,通过精巧的多环通道设计,实现了规避监管,且资金最终去向为实体企业(钜盛华),难再穿透下去,从而实现了理财资金在完全合规的前提下参与较高风险业务,且单笔金额较大,引起市场一定的争议。

(2)信息披露不够充分:根据现行业务监管要求,高净值客户所认购的理财产品确实是允许投向较高风险业务的,但缺乏相应的权威信息披露印证,可能会导致客户对银行理财产品认识偏差,动摇信心。

“偿二代”下 投资成为保险公司新“融资”方式“偿二代”是“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C-ROSS)的简称。

北京证券网
    
今日要闻
栏目热点
全站热点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免责条款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用户服务 
免责声明:湖北省速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mbl516@163.com 鄂ICP备12014895号-3 鄂公网安备42282209000026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